素有“鱼米之乡”、“莲菱之乡”的洪湖,近几年来,通过转变水产发展方式,将低产低洼水田、低产低效老渔池改种水生蔬菜,仅在去年严重旱灾的情况下,15万亩水生蔬菜不足全市种植业面积的1/6,实现产值8.5亿元,达到了全市种植业总产值的1/4以上。今年发展到17万亩,通过龙头企业带动、水产科技推动、生态旅游拉动三大引擎的作用,成为了荆州“壮腰工程”洪湖椎段新亮点。
首先是荆州“壮腰工程”和洪湖“工业兴市”战略,引进和培植了水生蔬菜龙头企业。省级龙头企业湖北华贵公司,今年投资3000多万元,新建了藕带加工生产线,带动了周边乡镇农民发展藕带生产,公司总经理梅大佐说,我公司生产的‘洪湖农家’泡藕带远销广州、深圳、北京、武汉和山东、河南等10多个城市和地区,市场供不应求。洪湖级的老曹家、蓝鲸等公司水生蔬菜加工产品也深受消费者喜爱。
水产科技的推动力也十分巨大。洪湖市水产局作为水产服务的政府职能部门,用水产科技创新的办法,解答了渔民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水生蔬菜的瓶颈。发展水生蔬菜,一方面协调与洪湖特色的水产养殖和粮食种植的矛盾,在模式优化上做文章,发展“鱼—莲”共生、“蟹—茭”共生、“鳖(龟)—茭(莲)”共生,还有鱼莲轮作(养)、间作(养),“早藕—晚稻”等优化模式10多万亩,既保持洪湖鱼米乡的美名,又增添了洪湖生态美色,不仅丰富了城市居民的菜篮子,而且增加了农民收入。另一方面深化种植结构调整,淘汰品质差、卖价低的老品种,引进品质好、产量高、抗性强的好品种;同时,还不断探索模式创新,推广莲藕“一种三收”或“一种多收”。据调查,位于新堤办事处撮箕湖基地的柏枝村一组农民周强,淘汰过去的莲藕老品种,发展太空莲40多亩,采用“鱼—莲”共生模式,莲田实行一种三收。今年前期每亩采藕带收入1500元,现在每亩摘鲜莲蓬800斤,收入3500元,后期还有莲蓬、干莲子,最后还有套养的桂花鱼、才鱼、黄颡、鲫鱼等优质鱼,塘里还可亩收入2000多元。另外有“鳖—茭”共生60多亩,茭白已经亩收入1000多元,还有亩收入4000元的野生甲鱼。他高兴地对笔者说:“每亩5000元的收入,是一块铁”。
洪湖生态旅游也是拉动水生蔬菜发展的动力。可以这么说,水生蔬菜的发展带动了洪湖旅游业,洪湖生态旅游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洪湖水生蔬菜的发展。盛夏的洪湖,“接天莲叶无穷碧,映日荷花别样红”,红色旅游、文化旅游加生态旅游是洪湖特色。划船采莲、摘菱、抽藕带、垂钓,体验洪湖水乡情趣,重温赤卫队员的湖上生活。来洪湖旅游有吃的,湖水煮湖鱼、炒湖菜;有喝的,荷叶茶、莲心茶,爽心悦目;有玩的,可以观赏、拍照、采摘;有带的,可以把洪湖莲蓬、菱角、青荷藕等鲜产品和加工产品作为特产带回家。